政务服务窗口:从“小窗口”看“大民生”
元描述: 优化政务服务、高效办成一件事,政务服务窗口如何成为暖心窗口、增值窗口、智能窗口?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各地政务服务窗口如何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,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为抓手,最大限度利企便民,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。
引言:
政务服务窗口,如同连接政府与人民的桥梁,它见证着政务服务的不断优化,也折射出政府服务理念和营商环境的变化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“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,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、改善服务,提高服务水平。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也明确提出要“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”,并强调“健全‘高效办成一件事’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”。 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,各地政务服务窗口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,将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作为优化政务服务、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,最大限度地利企便民,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。
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:让群众办事更便捷
暖心服务:群众的事“随时随地办”
政务服务窗口,一头连着党和政府,一头连着人民群众。服务好群众,是政务服务窗口的职责所在。
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政务服务中心,记者见到了前来为孩子办理出生医学证明、新生儿落户、社保卡申领、医保参保登记的“新手爸爸”曹先生。过去,新生儿出生后,家长需要奔走多个部门办理相应证件,事事分办,费时费力。如今,沈阳市将需要办理的事项整合为“新生儿一件事”集成服务场景,有效减少了办事材料数量和群众跑动次数。曹先生仅需登录沈阳政务服务网填报信息,上传相关材料,便可轻松完成申请。
“取一个号、跑一个窗、办一串事”,群众在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的改革中感受到行政效能的提升。
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也积极响应群众需求,为解决企业群众“上班没空办、下班没处办”的难题,提供延时服务措施。安女士是一位上班族,她利用周末时间到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异地公积金提取业务,并顺利办完了业务。
延时服务措施的实施,体现了政府部门对群众办事需求的重视,也展现了干部作风的积极变化。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体系建设处四级调研员陶冠霖介绍,相关单位都积极配合延时服务工作,特别是群众办事需求量较大的市公安局、市交通委、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,都主动安排工作人员星期六到岗提供延时服务。
增值服务:企业的事“更高效地办”
政务服务窗口,一头连着行政机关,一头连着经营主体。如何为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,是政务服务窗口的重要任务。
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政务服务中心,“企业全生命周期”综合受理窗口前,湖北一家餐饮企业子公司的主管张欢春拿到了营业执照。他表示,在一个窗口一次性就把开办餐饮店的所有手续都办好了,这得益于江岸区政务服务中心安排的服务专员与企业对接,并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专区,实现了办事申请“一次提交”、办理结果“多端”获取,办理次数大幅减少。
江岸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唐雯介绍,开办餐饮店“一件事”有4个事项环节,以往各环节相互独立,需要提交多次申请,分别核准通过后方可取得许可。如今,通过整合服务流程,办事效率显著提高。
关联事项集成办、容缺事项承诺办、异地事项跨域办、政策服务免申办……企业在更高效地办成事中感受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。
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政务服务中心,记者见到了前来办事的方先生。他表示,以前企业要开具无违法违规证明,需要到各相关部门逐一申请。现在,企业登录相关平台网站,即可“一键”申请开具打印企业在发展改革、工业和信息化、公安、民政、生态环境、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信用报告,实现“一纸”代替“一摞”无违法违规证明,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事。
智能服务:见面办事,不见面也能办成事
政务服务窗口,一头连着大政方针,一头连着基层实践。一些地方深化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,结合当地实际,强化数字赋能,将政务服务迭代升级为“网上办为主、自助办为辅、窗口办兜底”,大大节省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时间和成本。
上海市松江区创新打造“云综窗”服务平台,运用音视频通话、屏幕共享、材料智能帮办等技术,实现与实体大厅同质办理体验,让更多群众和企业体验线上办事的便利。
上海南朱雀物流有限公司的柯先生通过“云综窗”平台与客服人员视频连线,顺利办理了变更企业名称和减资事项。他说:“‘云综窗’平台支持对视频导办事项的材料智能生成。客服人员详细耐心的指导,线上办理也和到实体大厅办事一样随时可以询问、沟通,体验非常好!”
见面办事,不见面也能办成事。政务服务窗口,正从有形的窗口,变成有形窗口和无形窗口并存;从固定的窗口,变成固定窗口和移动窗口并重。
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打造的数字警察“临小爱”,通过多轮问答,随时随地对公安政务服务方面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。陈先生在微信上向“临小爱”咨询补办户口本事宜,不仅得到了肯定的答复,还收到了相关的导办视频和链接。短短10分钟,陈先生的申请便被受理并办结,户口本当天就邮寄给他了。
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的关键在于
优化服务流程
- 整合事项,简化流程: 将多个相关事项整合为一个“一件事”集成服务场景,减少办事材料数量和群众跑动次数,提升办事效率。例如,沈阳市的“新生儿一件事”,江岸区的开办餐饮店“一件事”。
- 建立容缺机制,方便群众: 对部分材料不齐全的申请,允许群众承诺补齐材料,避免反复跑腿。
- 推行“不见面”办理,方便企业: 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实现线上申请、审批、反馈,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业务。例如,上海市的“云综窗”平台,杭州的数字警察“临小爱”。
加强信息共享
- 打破信息壁垒,实现数据互通: 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,减少群众重复提交材料,提高办事效率。
- 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,方便群众查询: 将各部门的政务服务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,方便群众查询办事指南、办理进度等信息。
提升服务质量
- 加强窗口服务人员培训,提升服务意识: 加强窗口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,提高服务质量。
- 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,及时解决群众诉求: 及时处理群众投诉,并不断改进服务工作。
常见问题解答 (FAQ)
1. 什么是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?
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是指将多个相关事项整合为一个服务场景,避免群众和企业反复跑腿,实现“一次申请、一窗受理、一站办结、集成服务”。
2. 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有哪些优势?
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能够有效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、办事慢、办事繁琐等问题,提升政务服务效率,优化营商环境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。
3. 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?
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,优化服务流程,加强信息共享,提升服务质量,更好地满足群众和企业的需求。
4. 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未来发展趋势如何?
未来,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将更加注重数字化、智能化,并与“一网通办”等政策深度融合,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、智能的服务。
5. 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?
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将群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,通过优化服务流程,简化办事手续,提高办事效率,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温度,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。
6. 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对政府部门有哪些要求?
政府部门要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为目标,不断优化政务服务,提升行政效能,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结论:
政务服务窗口是优化政务服务、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要一环,也是检验干群关系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。各地政务服务窗口通过创新服务模式,不断优化服务流程,提升服务质量,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温度,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贡献力量。未来,政务服务窗口将更加注重数字化、智能化,不断提升服务水平,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、智能的服务。
